净亏161亿!美国正式宣布报复,美媒:禁售美光后果很严重
网友晒刘亦菲路透照 穿白衣黄裙好似童线岁李嘉欣现身马来西亚优雅贵气 观赏烟花心情佳
余承东夸下“海口”后:AITO问界新M7单店日销20台、销售人员“不够用”
苹果Apple Watch S9 新技术, 不触摸, 如何实现精准操作!
魔都初中生都在刷的市北“四色书”6-9年级配套视频来啦!市北一线教师讲解
63%称父母经常刷短视频,18%认为父母痴迷刷短视频,仅有4%表示爸妈从不刷短视频。
早前“秀才”被封一度成为网络热门话题,也让其背后的中老年网民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公开报道显示,“秀才”是一名网络短视频创作者,其粉丝中有近七成是中老年女性。而同一时期,一位名叫“一笑倾城”的网红也被推到台前,与“秀才”相对,“一笑倾城”的粉丝以中老年男性居多。此前,有网友实名举报“秀才”通过打赏分红的方式骗取自己钱财,而后“秀才”账号被封,目前尚无具体原因。与此同时,“一笑倾城”的账号亦处于停更状态。
此事过后,“秀才”“一笑倾城”背后的中老年网民被诸多媒体解构。新快报记者查阅公开数据发现,当下大部分中老年人已经摆脱数字鸿沟,成为互联网上的重要群体,而网络短视频是这一群体的重要消遣方式。同时,作为受益于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的一代人,中老年网民有着不输于年轻一代的网络消费能力,许多商家已经开始针对这一群体进行布局。不过,相比于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一代,中老年网民的互联网使用能力仍待提高,这使得网络防骗成为跨越数字鸿沟后、提升中老年互联网使用能力的重要课题之一。
曾几何时,很多人会固化地认为,中老年是数字时代的遗民,不过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中老年已经开始融入互联网,并逐步成为互联网生态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分群体长期被大众所忽视,只是近期随着“秀才”“一笑倾城”等网络红人被社会更多圈层的人关注到,人们才意识到中老年群体在互联网生态中的重要角色。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人次,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其中手机上网已成网民上网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47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而4G网络普及后,网络视频成为网民上网的主要观看内容。数据显示,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9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4.6%;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62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1.5%。
互联网的发展也让中老年“触网”增势显著。从网民年龄结构看,60岁及以上群体占比达到13%,50至59岁群体占比达16.9%,40至49岁群体占比达到17.7%。可以说,40岁以上群体已经占据近半壁江山。调查数据还显示,中老年网民主要使用手机上网。其中网络视频的使用率高达84.8%。这一点不少年轻人也有深刻感知,新快报官方微博此前发起投票,投票结果显示,63%的投票者表示父母经常刷短视频,18%的投票者认为父母痴迷刷短视频,仅有4%的投票者表示爸妈从来不刷短视频。据Quest Mobile发布的《2022年中国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显示,抖音、快手上41岁以上观看直播用户占比接近40%。其中,51岁以上用户占比19%左右。
此次被网民热议的“秀才”和“一笑倾城”的粉丝数据也印证了上述统计数字。据新抖数据显示,“秀才”女性粉丝占比接近七成,其中41至50岁粉丝占比达24.66%,50岁以上粉丝占比达47.83%。另一位同样以中老年为目标群体的网红“一笑倾城”,粉丝超1900万,据统计男性粉丝占比接近八成,41-50岁粉丝占比达31.84%,50岁以上粉丝占比达42.13%。
新快报记者留意到,之所以造成上述现状或与国内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有关。2010年以前,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电脑仍是主要上网方式。此后智能手机逐步兴起,而至2015年开始,4G网的普及为手机短视频发展提供了硬件条件。相比于传统文字图片传播,短视频有先天传播优势,而作为互联网的非原住民,即热议中的中老年群体恰恰是在此期间成长而来。
从公开的研究来看,相较于普通网民,中老年群体的上网时间并不短。艾媒咨询早前发布的《2021年中老年群体触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彼时全国网民日均上网时长达3.74个小时,而中老年群体中,有51%的中老年群体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从具体时间段来看,45-50岁群体使用网络的时间集中于傍晚,而60岁以上人群使用网络的时间较为均匀。
不过,许多中老年网民似乎并未感觉到上述现状。去年10月复旦大学一个课题组对来自广州、杭州、武汉、哈尔滨、银川五座城市的1000名中老年网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发布《中老年人用网情况及网络素养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受访中老年人中,40.7%每天上网时间小于2小时,每天上网时长在3小时以上的占30.9%。
造成差异的原因或许在于,当下的互联网普及度使得人们在出行、消费、就医、办事等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互联网,而许多中老年上网将更多时间花在功能性用途上。报告显示,“即时通讯”是中老年最常使用的网络应用,此外,“生活服务”和“健康医疗”应用同样占据大部分中老年使用网络的时间。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短视频已经成为中老年消遣的主要渠道。复旦大学发布的报告指出,中老年人青睐的短视频类型是生活技能、搞笑娱乐和生活记录型。除了被动地体验抖音世界,23.7%的受访中老年人还会主动制作与发布短视频,乐于和亲友、网友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和知识,践行积极老龄观。
或许正是由于短视频上中老年用户的增多,许多商家盯上短视频中老年用户的钱包。全网粉丝已超过1500万的中老年头部IP“时尚奶奶团”正是看到了这一蓝海市场并抓住机遇jdb电子,当前已有2000多名会员。包括“时尚奶奶团”在内的一批商家开始摸索试水视频号迁徙,“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尝试搭建银发网红矩阵。近日东方甄选成立了新东方文旅有限公司,创立“东方甄选看世界”账号并发布多条路线,入局文旅行业,同样是看到了中老年“阿姨粉”的市场潜力。
中老年消费能力不容小觑。Quest Mobile《2022年中国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显示,抖音、快手上41岁以上观看直播用户中,近三成用户月度线元。有分析认为,这类群体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前,是属于新中国“婴儿潮”的一代。他们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叠加中国经济腾飞周期,是相对较为富裕的一代人,退休之际,还恰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红利期。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的银发群体人口占比18.7%,达到2.64亿人。预计2050年,中国银发群体人口数量将达到4.87亿。除了货品之外,从内容消费,直播平台到机构,网红主播,社群,交友,商务代言,线下游学,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进行相应的老年化改造。
尽管中老年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群体,但相比于互联网原住民,许多“数字鸿沟”仍待填补。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对老年群体互联网使用情况进行的专题研究显示,截至2021年底,能够独立完成叫车、订票、挂号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仍相对较少。
今年以来,工信部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40多家App陆续推出“长辈模式”,简化信息、简化支付流程、放大字体、上线语音助手,降低中老年人上网门槛。以网络支付为例,各支付机构相继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推出老年人专属App版本,通过提升安全性、强化新技术应用等方式,满足老年群体支付服务需求。在政府、企业的通力合作下,截至2022年 12月,60岁以上老年群体对网络支付的使用率达70.7%。
不过,填补数字鸿沟的工作并不仅仅是将App适老化,提高中老年对网络安全的认识更为重要。复旦大学课题组调查显示,互联网诈骗和网络谣言对中老年人的网络信任度构成重要威胁。68%的受访中老年人曾在网上收到过诈骗信息,6.8%曾因网络诈骗遭受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子女出事”“客服退款”“购房理财”“假冒公安/海关”“贷款逾期”是中老年人较常遇到的诈骗主题。
本次登上舆论热点的“秀才”同样身陷互联网诈骗风波。据报道,2023年5月,一名来自北京的62岁女性辛某在网上实名举报“秀才”,称其以分红为诱饵,通过线上打赏线下分红的方式,三个月的时间骗取了自己50余万元,后双方自行达成和解。目前“秀才”账号仍处于封禁中,尚未有进一步官方解释。而在此前,网上已经有诸多中老年被骗案例,而“网络交友”成为这些诈骗的新主题。
复旦大学研究报告指出,“网络文化反哺”对中老年网络防骗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报告呼吁青年子女在父母“触网”过程中给予必要的介入和帮助,树立子女是中老年人用网便利和用网风险监督“第一责任人”的概念。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张文娟则建议加强互联网平台与中老年人子女的协作,例如为抖音中老年人用户开通“亲情账号”,子女可以通过账号了解父母的使用情况,给予父母必要的关注和提醒。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翟振武则认为:“我们在讨论上网利弊时,不能因为中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就陷入悲观视角。在数字时代,当前我们需要关注的焦点仍然是如何加快互联网在中老年群体的普及,提升中老年人的网络使用能力,让更多中老年人可以接入数字生活,共同享受互联网和短视频带来的红利。”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Quest Mobile《2022年中国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艾媒咨询《2021年中老年群体触网行为研究报告》、复旦大学《中老年人用网情况及网络素养调研报告》、抖音、快手、国家统计局
谣言1: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食用盐不安全了?核污染水就是核废水?
谣言6:重庆某公司以出国团建之名将员工骗至缅北?
谣言9:“地震云”预测到了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地震?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8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当月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涉及暴雨洪水、防汛救灾的虚假信息增多;冒用官方名义、杜撰公共政策的情况亦较为突出。此外,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缅北诈骗等热点话题中也滋生部分谣言,误导公众认知,造成负面影响。
搭蹭灾害线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多地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个别网民为了吸眼球、蹭流量,编造传播“持续强降雨导致卢沟桥坍塌”“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向社会募捐”等谣言;河北涿州防汛救灾期间,出现“民间救援队跨省救援需‘邀请函’”不实信息,混淆事实,不利于抢险救灾工作。此外,“上海顾村公园4人树下躲雨被雷劈死”谣言系典型的移花接木,有意制造耸人新闻营造恐慌情绪;“‘地震云’预测到了山东德州平原县地震”等伪科普一度登上热搜,事实上,地质和气象专家已多次辟谣,“地震云”没有科学依据。
杜撰公共政策,误导公众认知。8月,一些人利用楼市、银行、基金等领域热点,冒用官方名义杜撰公共政策信息制造混乱,进行诈骗敛财。比如在朋友圈流传的所谓“储户存款超过100万元将被永久冻结”“央行出台新规:办理大额存款业务时应出示相关证明材料”等消息,冠以“银行惊人决策”“银行重大改革”的标题,打着所谓“银行内部人士”“金融专家”“知情人士”等模糊不清的旗号发声,误导和欺骗公众,颇具迷惑性和危害性;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单位公章、提供虚假证件等方式,注册冒用中央企业名号实施诈骗,国家能源集团、华润集团等多家央企已及时发布“打假”声明,提醒社会公众谨防受骗;还有诸如“自9月1日起卷烟涨价”“ETC无法继续使用,想要恢复使用就要重新认证”等谣言,冒用权威机构名义发送短信、微信、QQ消息实施诈骗,损害官方机构的名誉和公信力,涉嫌违法犯罪。
炒作社会热点,造成负面影响。8月,社会热点话题颇多,一些自媒体利用公众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心,夸大事实甚至恶意炒作,对社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如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外坚决反对,悍然启动核污染水排海,食品安全问题随之备受关注。有人为发不义之财,趁机散布“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食用盐不安全”等不实信息,诱导不明真相群众跟风抢盐囤盐,严重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缅北电信诈骗话题热度持续升高之际,有人编造传播“重庆某公司以出国团建之名将员工骗至缅北”谣言,恶意炒作、制造恐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此外,“深圳出现大量断供房”“青岛火车站停运”等不实信息或夸大其词,或无中生有,企图吸引眼球、博取关注,影响社会信任。
如装修、市政建设、仓储物流等对体力要求较高的职业类型中,女性求职者的比例同比增幅超过5%,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绪成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